快速访问

查看PDF

文章信息

参考文献

[1]曹志耘: 《汉语方言地图集: 词汇卷》, 商务印书馆, 2008年;
[2]《古汉语“异名同实”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—以< 广雅疏证> 动植物名词为例》,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, 2015年;
[3]〔东汉〕许慎: 《说文解字》, 中华书局, 1963年;
[4]〔梁〕顾野王: 《大益会玉篇》, 中华书局, 1987年;
[5]〔宋〕司马光: 《类篇》, 上海古籍出版社, 1988年;
[6]〔宋〕陈彭年: 《广韵》(五卷), 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19年;
[7]〔五代〕孙光宪: 《北梦琐言》, 三秦出版社, 2003年;
[8]〔清〕李光庭: 《乡言解颐》, 中华书局, 1982年;
[9]〔清〕汪曰桢: 《湖雅》(九卷), 清光绪三年(1877)刻本;
[10]〔明〕李时珍: 《本草纲目》(五十二卷), 中华书局, 1958年;
[11]〔清〕周家楣, 缪荃孙: 《(光绪)顺天府志》(一百三十卷), 清光绪五年(1879)刻本;
[12]〔清〕吴趼人: 《恨海》, 广智书局, 1906年, 第四章;
[13]邵军航: 《委婉语研究》,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 2007年;
[14]倪莉: 《关于“醯”“酢”“醋”“苦酒”的考译》, 《中国酿造》1996年第3期;
[15]宋小乐: 《山西醋文化的初探》,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 2009年;
[16]杨琳: 《“吃醋”考源》, 《励耘语言学刊》2016年;
[17]温昌衍, 温美姬: 《方言避讳语浅析》, 《嘉应大学学报》2000年;
[18]赵荣光: 《中国醋的起源与中国醋文化流变考述》, 载《饮食文化研究(2005年第3期)》,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, 2005年;
[19]李军: 《唐代醋的文化意蕴》, 《历史文化研究》2005年第3期;
[20]〔唐〕孟诜原著, 张鼎增补: 《食疗本草》, 人民卫生出版社, 1984年;
[21]〔唐〕孙思邈: 《千金翼方》卷6《妇人二》, 人民卫生出版社, 1955年;
[22]〔明〕李时珍: 《本草纲目》(五十二卷), 中华书局, 1958年;
[23]〔东汉〕许慎: 《说文解字》, 中华书局, 1963年;
[24]〔清〕张玉书, 陈廷敬等编: 《康熙字典》, 中华书局, 1958年影印本;
[25]〔清〕纪容舒: 《唐韵考》(五卷), 中华书局, 1986年;
[26]〔清〕胡煦: 《周易函书约注》(十八卷), 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葆璞堂刻本;
[27]〔清〕顾炎武: 《音学五书》(三十八卷), 清康熙六年(1667)山阳张弨符山堂刻本;
[28]〔明末清初〕张自烈: 《正字通》(十二卷), 清康熙九年(1670)清畏堂刻本;
[29]〔清〕李光坡: 《礼记述注》(二十八卷), 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刻本;
[30]〔清〕简朝亮: 《尚书集注述疏》(三十二卷), 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刻本;
[31]李笠: 《史记订补》(八卷), 民国十三年(1925)刻本;
[32]尤庆学: 《汉语歧义研究综述》, 《汉语学习》2001年;
[33]〔明〕冯惟讷: 《诗纪》(一百五十五卷), 明刻本;
[34]〔清〕黄丕烈: 《仪礼校录》, 中华书局, 1985年;
[35]〔清〕贾公彦: 《仪礼注疏》(五十卷), 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08年;
[36]〔清〕贾公彦: 《仪礼注疏》(五十卷), 上海古籍出版社, 2008年;
[37]〔清〕王昶: 《金石萃编》(一百六十卷), 清嘉庆十年(1805)刻本;
[38]〔明〕李时珍: 《本草纲目》(五十二卷), 中华书局, 1958年.
[39]〔清〕张玉书, 陈廷敬: 《佩文韻府》(一百零六卷), 清刻本;
[40]〔清〕王太岳: 《四庫全書考證》(百卷), 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武英殿聚珍本, 卷五十一;
[41]白仁杰: 《历史, 传说与象征符号: 山西醋文化研究》,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 2018年;
[42]蔡光: 《试论隐喻在民俗语汇中的应用》, 《文化学刊》2008年;
[43]李朝, 崔春明: 《试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异—从打醋弹谈起》, 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2002年;
[44]李朝, 崔春明: 《试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异—从打醋弹谈起》, 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2002年;
[45]张廷兴: 《谱音民俗》,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, 2000年;
[46]《朔方县志》, 华泰书局, 1927年;
[47]〔清〕西周生: 《醒世姻缘传》, 清顺治年间刻本;
[48]《朔方县志》, 华泰书局, 1927年;
[49]张廷兴: 《谱音民俗》,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, 2000年;
[50]李朝: 《民族民俗文化传承形态研究》, 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2006年;
[51]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: 《山东省志·民俗志》, 山东人民出版社, 1995年;
[52]叶涛主编: 《中国民俗大系·山东卷》, 甘肃人民出版社, 2003年;
[53]贾鸿源: 《唐代佛教中的龙畏酷观念》, 《寻根》2016年;
[54]《陀罗尼集经》,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电子版, 2020年;
[55]《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》卷17, 中华书局, 2010年;
[56]〔梁〕陶弘景: 《养性延命录校注》卷上, 中华书局, 2010年;
[57]李霞: 《唐代醋与醋文化研究》,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 2021年;
[58]〔清〕孙希旦: 《礼记集解》卷55, 中华书局, 1989年;
[59]〔梁〕萧子显: 《南齐书》卷53《良政传》, 中华书局1972年版;
[60]〔唐〕姚思廉: 《梁书》卷47《孝行传》, 中华书局1973年;
[61]《太平广记》卷162, 中华书局, 1961年;
[62]〔唐〕王晏语, 引自《太平广记》卷72, 中华书局, 1961年;
[63]〔唐〕孙思邈: 《千金翼方》卷13《辟谷》, 人民卫生出版社, 1955年;
[64]《无上秘要》卷47, 载《道藏》第25册, 文物出版社, 1988;
[65]黄晓冬, 胡继明: 《古汉语“异名同实”词汇现象的根源及其思维基础初探—以< 广雅疏证> 动植物名词为例》,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, 2015年.

版权与开放获取声明

作为一本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,所有文章均遵循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 (CC BY 4.0) 协议发布,允许用户在署名原作者的前提下自由共享与再利用内容。所有文章均可免费供读者和机构阅读、下载、引用与传播,EWA Publishing 不会通过期刊的出版发行向读者或机构收取任何费用。